香蕉新樂園懷舊商店街,是一條商店街,是台灣三、四十年前的一個街景,街道內,郵筒、電線杆、紙作的風箏,隨意擺置的腳踏車、褪色的電影宣傳單、衛生局的節育海報、欄杆上等待晾乾的帆布書包、踩檔摩托車,還有理髮店、戲院,所呈現的是當時生活的一個面向,在陳設的過程當中,儘可能的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空間氛圍,在這條古街的牆面上,所張貼展示的,大都以台中的歷史人文為主題,如日據時代的台中街廓立面圖、料理店的包裝紙、和服店的包裝紙、台中女中的花器、反共抗俄的標語、民國五十年,理髮工會頒布的價目表,透過這樣的模式,在牆面的圖像與消費者的觀賞之間,衍生情感的呼應、心靈的悸動,一種無須言語的溝通。 藉此,與社區環境結合,讓在地人有認同感,讓外來者認識老台中。 春露懷舊商店街,名為商店街,商店內卻無商業行為,是一條讓你走入古早時光的石子路,一段需要你用心感受的生活紀實錄。 為什麼將店名取為【台灣香蕉新樂園】呢?台灣的長向島型、在許多日據時代的古地圖看來,外形就像香蕉,依山傍水,景緻俊美,自古有福爾摩沙寶島之名,一直到現在,我仍然認為-台灣仍是個福爾摩沙,一座很美的島嶼。【香蕉】,在中部地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,家裡也種過香蕉,台灣的社會環境結構,一直在各行各業勤奮的努力耕耘下,成長茁壯,【新樂園】,是我對這個島嶼、土地的一份期許,【香蕉新樂園.人文生活館】之名孕育而生。 希望在這個空間裡,有更多的作用產生,【香蕉新樂園.人文生活館】想要傳達的不僅是一間茶館,一個消費的場所,還是一個可以回顧生活、省思人文的教育空間。由學生時期的興趣為原點,在構築出來的懷舊環境裡,藉由實際的參與、操作,經營出一間蘊藏人文氣質的生活館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讓現代都會人觀賞台灣建築之語彙、常民生活的美、人性的善、歷史的真。 常常有人在批判,批判當下種種,但不批判過去,過去,我門沒有參與,沒有身歷其境,無法瞭解當時的民族情感、社會問題,以現在的價值觀審核過去或許有失公平,對於過去的歷史,可以用一顆寬闊的心,去體驗、去感受,批判不用太多,太多的批判,顯露出慾望的貪婪與族群的排斥。 |